布農八部合音 澎湖演出迴響大

更新日期:2009/06/07 21:01

布農族的八部合音獨步全球,一曲「祈禱小米豐收歌」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,譽為世界音樂的瑰寶,來自南投的布農族合唱團走遍世界各國,第一次到澎湖跨海演出就引起不小迴響。

一首「祈禱小米豐收歌」,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在1952年讓日本音樂家聽了驚為天籟,馬上把這首曲子寄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。

被譽為世界音樂的瑰寶也是台灣之光的布農族Lileh之聲合唱團,成立十多年來,第一次跨海到澎湖離島演出。不論台上台下,大家都很興奮。

一曲狩獵歌吟唱出布農族的傳統生活,來自山裡的天籟美聲吸引著小朋友擠到最前面聆聽,身體也跟著節奏擺動。

 


站主的話:

祈禱小米豐收歌(布農族)


引用:山东小秘 の 私房菜

 

介紹:

布農族被稱為「八部合音」祈禱小米豐收歌
布 農族的祭儀音樂與傳統農事祭儀、生命禮俗結合在一起,如播種祭、首祭、嬰兒祭、打耳祭等等。宗教祭儀活動對布農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一年下來,幾乎每個 月都有祭典。在如此繁多的歲時祭儀影響下,配合運用傳統的音樂形式也就成為布農族最特殊的音樂文化。由於這些歌謠通常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與繁雜的禁忌程 序,因此顯得格外莊嚴肅穆,布農族人在演唱時也無不戰戰兢兢,不得談笑風生,深怕唱的不好而造成不幸的事情發生。

  布農族的祭儀音樂目前仍有保存下來的約有七首如下:
  1. 祈禱小米豐收歌(pasi butbut)
  2. 飲酒歌(gahodas)
  3. 首祭之歌(manandi)
  4. 誇功宴(malastapan)
  5. 獵前祭槍之歌(pisilahe)
  6. 治病歌(pisitako)
  7. 收穫之歌(manun bokna kanumnum)
這類的歌曲最著名的就是

被稱為「八部合音」的祈禱小米豐收歌。
  在傳統的 布農社會中,農作物的耕作與收成往往是整個部落中最重要的事,小米尤其是所有族人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,表現在傳統宗教生活上,粟作祭儀也是布農人的中心祭 儀了。粟作祭儀的目的,不外乎是祈求上天保佑作物豐收,以利人口興旺。一方面向上天作迎福避凶的祈禱,一方面對穀物施以豐收勸誘之巫術,以確保豐收。祈禱 小米豐收歌是粟作祭儀中非常重要的一首歌,這首歌演唱的好壞與否族人相信直接與小米收成有關。
  19431月底到5月 初,日本音樂學者黑澤 隆潮 教授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的委託,對台灣原住民的音樂進行實地的調查與錄音,當時在今日台東線海端鄉崁頂村首次發現祈禱小米豐收歌,這種獨特的合音與泛音的 半音階唱法,在民族音樂學上引起廣泛的震撼。在音樂史上,早期一直以為音樂是先由一個音、二個音、三個音逐漸演化而成,然後旋律演變成複旋律,最後才產生 和音。祈禱小米豐收歌完全推翻以往的假設。
  祈禱小米豐收歌(pasi but but)在過去幾位著名民族音樂家黑澤隆潮、許常惠、呂炳川等人的研究中,幾乎都有同樣一個演唱模式,不過由於布農族社會組織的變遷及歷經多次遷移所產生的種種變因,使得祈禱小米豐收歌從祖居地形成的基本演唱模式,逐漸隨著血緣、地緣的擴張而演變成今天各種不同的變體。
  目前,祈 禱小米豐收歌已經成為布農族音樂的代表,但是這首曲子實際上僅流傳於巒社群與郡社群,這其中仍保存完整唱法的聚落約有十二個,包括南投縣明德、羅娜,花蓮 縣的卓溪、卓清與古風,台東縣的崁頂、延平、紅葉與霧鹿,高雄縣的桃源、勤和及民生等。這些聚落有的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中斷過,有的是過去曾經唱過,後來因 為某些因素中斷過,近些年來又恢復其唱法而保存下來。換言之,隨著社群、聚落的遷移及傳承音樂時種種的人為變數,致使演唱者詮釋方式產生差異,祈禱小米豐 收歌已不再是一種固定的複音模式。
  從演唱的模式而言,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大致上以高音(mahosgnas)、次高音(Manda)、中音(mabonbon)、低音(lannisgnis)四個音高觀念為基礎。由高音部先開始,以「U」 發音,接下來其他聲部一個一個慢慢加入,高音部領導著所有人緩緩上升,等到高音部自己認為已快達到所謂天神最喜歡的高度,高音部其中一人會有如脫軌似的往 上高四度呼喊,這是結尾的預示,之後便唱至最高的音域,停在完全五度──這個完全協和的音程狀態,才正式結束。歌聲一開始,其實只有四部合音,但當音域高 到某一個層次時,卻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,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。
  當然目前仍有許多布農族聚落仍依照以上嚴格的唱法來演唱這首歌,不過還是有一些聚落因為各種外來因素,而演唱變體的祈禱小米豐收歌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結尾沒有預示性的呼喊,甚至還有在開頭加上類似飲酒歌的動機(這種情況目前只在台東霧鹿發現過)
  祈禱小米豐收歌這種世上罕見而唱法奇特的祭歌,布農族的祖先到底是從哪兒學來的呢?在許多村子裡調查的結果,不外乎是下列三種傳說:
1.布 農族的祖先在一次狩獵行動中,忽然見到一幽谷飛瀑,大家蔚為奇觀,尤其是飛瀑流瀉在山谷中所造成的迴響,更令他們聞之不禁產生肅穆敬畏之感。回到社中,他 們發現今年小米收成比起往常都還要多,便聯想到日前的飛瀑之聲也許是上天的暗示。於是部落內的男子便將在瀑布中所聽到的音響傳頌下去。這種說法流傳在高雄 的郡社群布農族。
2.在一次狩獵行動中,布農族的祖先發現一棵巨大的枯木橫倒在地,巨木中心已被蛀空,此時一群蜜蜂展翅嗡嗡作響,在巨木這個天然共鳴箱中產生極大的鳴響。族人頓時雀躍不已,因為以前從沒聽過如此美妙的天籟。於是這些男子便將他們所聽到的奇異音響模仿下去 ,代代相傳。這種說法流傳在台東縣境內郡社群及南投縣信義鄉的布農族。
3.根據花蓮縣崙天巒社群的黃順利先生的說法,他們的祖先聽到成群結隊的小鳥振翅疾飛,飛過結穗盈盈的小米田產生極大的聲響,於是大家交相模仿,學會這種聲音,而演變成今日的「祈禱小米豐收歌」。

引用: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d460 的頭像
    od460

    牽手與妳走遍台灣

    od4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